许骏:学会是我学习成长的大平台
——写在广东省计算机学会成立40周年
作者简介:许 骏,理学博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获广东省“南粤杰出教师”奖。长期从事计算机系统与网络技术研究,有在大型企业(集团)负责技术研发和在“双一流”高校领导国家重点学科建设的跨界工作经历,曾任广州电子集团公司总工程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院长。现任华南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高校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信息网络专委会副主任、广东省计算机学会常务理事、广州市电子行业协会副会长。近年来带领团队主要从事云计算、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研究,担任专家组组长兼首席专家,组织领导了广东省“粤教云”工程;担任首席科学家,主持了深圳市教育大数据应用技术工程实验室建设。出版《移动自组织网络》等学术专著6部、《计算机系统原理与应用》等高校教材6部。
我与广东省计算机学会结缘开始于1995年,这一年,我当选学会第五届(1995-1998)理事,我当时在佛山市工作,是以佛山市计算机学会理事长的身份进入理事会的,代表佛山地区的计算机科技工作者,也算是一种工作安排吧。1999年,我辞去职务重返大学校园,不惑之年开始了6年的“北漂”生活,先后在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科学学院和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学习和从事研究工作。这期间,我入选学会第七届(2001-2004)名誉理事,我深知,这是学会对我的关怀与厚爱;2005年,我离开北京清华园回到广州工作,先任广州电子集团公司总工程师,后重返学术界,担任华南师范大学特聘教授、教育信息技术学院院长。2007年,我从名誉理事转任学会第九届(2007-2009)理事,从幕后走到前台,有更多机会参加学会的活动、向同行们学习。我当时还兼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智能信息网络专委会副主任。
2008年12月,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信息网络专委会主办的C-CSCW&IIN联合学术会议在广州召开,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和广东高校计算机网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同承办这次会议,我作为学院院长和中心主任,负责会议的筹备及组织工作,得到省计算机学会的大力支持,时任学会副理事长汤庸教授、常务理事兼秘书长陈宏波高工、常务理事姚国祥教授、常务理事傅秀芬教授以及学会理事陈启买教授、蒋盛益教授、滕少华教授等参加了会议,增进了省计算机学会与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2009年12月18日,在省计算机学会成立25周年庆典暨创新发展论坛上,我当选学会先进工作者,这是学会对我的鼓励与鞭策。
此后,我连任学会第十届和第十一届理事。2020年10月8日,学会第十二届会员代表大会在珠海召开,我在会上非常荣幸地当选学会第十二届常务理事。
屈指算来,我与省计算机学会结缘已经30年了,与朋友们一起共同见证了学会的发展壮大。今天的省计算机学会,人才荟萃,著名专家学者、企业领军人物和优秀青年才俊云集,在行业乃至社会上都极具影响力,某种意义上也是广东乃至我国计算机科技与信息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今年是广东省计算机学会成立40周年,翻阅《广东省计算机学会历届理事会名单》,从理事转任名誉理事又回归理事,这种情况并不多见,我拥有这样的经历,是莫大的荣幸。这可能与我第一次进入理事会时比较年轻有关,也与我一直坚持在计算机科研与教学一线有关,当然,更重要的是我与省计算机学会的缘分。
从1982年大学毕业至今,我在计算机行业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旅程,曾在企业总工程师岗位上负责技术研发工作,也曾在“双一流”高校担任二级学院院长领导国家重点学科建设,产业界和学术界的跨界工作经历,让我有机会体验不同角色的挑战与乐趣。在不同时期关注的主题,与计算机学科的发展以及自己身处的工作环境密切相关,特别有趣的是,从理事到名誉理事再回归理事,正好与我职业生涯的3段专业技术工作经历相关,也和我生活的3座城市相关。
行业切入问题对我们搞工科的人来说是很重要的。从行业企业发展面临的技术瓶颈提炼出科学问题,从原理上把这个问题吃透并开展共性关键技术攻关,这是高校的优势,而恰恰又是很多企业的薄弱环节。另一方面,从事高技术研究的团队通常要有一定的规模,这单靠高校难以做到,整合企业的研发能力和创新链的其他环节,形成全链条创新,这样的研究可以做得更深入且更有影响力。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在佛山市工作,纺织、陶瓷和电子信息是当地的三大支柱产业,有很多制约产业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需要攻关。我带领由地方高校和行业龙头企业组成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团队,在计算机系统与自动控制技术研究取得多项重大成果并实现产业化,《气流纺纱计算机控制系统》《工业(喷涂)机器人计算机控制系统》和《超高亮度LED平板显示技术及产业化》是这一时期的代表性成果。
2003年至今,主要从事计算机网络与分布式计算研究。2003至2005年,在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我带领团队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在网格计算支撑环境及中间件技术研究取得重大进展;2008年是国内云计算元年,以云操作系统为基石的新兴平台软件关系到构建自主可控的数字经济生态,亟需攻克一系列“卡脖子”技术,我带领团队布局云计算研究,牵头组建广东高校计算机网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工程中心),聚焦网络计算关键技术及云操作系统等基础软件自主创新,是国内最早从事容器云及云原生计算研究的团队之一,在云操作系统及新兴平台软件领域取得重要成果,已在教育行业和工业互联网领域落地应用,相关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和应用型科技研发重大项目的支持。感谢省计算机学会理事长韩国强教授、常务副理事长汤庸教授,学会副理事长吴教育教授、印鉴教授、陈平华教授,学会理事程良伦教授、副监事长高鹰教授等专家学者,他们作为工程中心技术委员会成员,一直关心、指导我们的工作,他们的真知灼见对工程中心的建设与发展贡献良多。
科研成果既“上书架”又“上货架”,是科研工作的一种追求,“上书架”是出版专著、发表论文,“上货架”就是实际应用、产生效益,我们团队一直在努力,“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移动自组织网络》《从网格计算到云计算》等5本专著先后在科学出版社出版,记录了我们团队计算机网络研究20年的主要工作及成果。“上货架”方面,服务全球最大远程教育体系——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的网格计算示范工程LAGrid,2004年12月通过教育部科技司主持的科技成果鉴定,被评价为“我国网格计算应用研究取得的重大进展”,《中国教育报》第1版报道了我们的工作;《广东教育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2011-2015)》提出在国内率先建设教育云公共服务体系,取名“粤教云”工程。2013年3月,我受聘担任广东省教育厅“粤教云”工程专家组组长和首席专家,牵头负责“粤教云”总体设计、技术架构、标准体系及实施方案研究,为省教育厅提供决策咨询。2018年1月,深圳教育大数据工程获深圳市发改委立项建设,并入选深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互联网产业类)重点扶持计划,我又受聘担任首席科学家。
从事计算机科研与教学工作40多年,也算是“老码农”了,有幸见证了计算机行业从个人计算机到互联网、从移动互联网到云计算、从大数据到大模型的发展历程。计算机是发展变化最快的学科,行业内有一种说法,如果一个月不看文献,自己会有感觉;三个月不看文献,身边的同事会有觉察;半年不看文献,专业基本上就生疏了。因此,学习一直伴随着我的职业生涯,可以说是活到老、学到老。
佛山是我事业起步的地方,对佛山这片热土,我怀有很深的感情,那里有我的亲人、同事和朋友。 2024年4月26日,第四届佛山市计算机大会暨计算机学会换届大会在佛山大学江湾校区召开。
省计算机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黄轩教授级高工、会员学术部杨惜爱部长等到会祝贺,学会副理事长印鉴教授和学会常务理事凌捷教授等在会上作学术报告。
我作为佛山市计算机学会第二届(1994-1999)理事长,应邀参加了本次会议,并在会上为新当选的新一届学会理事颁发聘书。
特别高兴的是,我当年指导的博士生、佛山大学胡畔副教授在会上当选学会新一届理事,我有机会亲手交给他聘书,看到青年一代成长起来,倍感欣慰。
青年是学术生涯的黄金时代,计算机行业更是如此,遥想当年,年轻也曾经是自己身上的显著标签:1992年,佛山市委、市政府授予“突出贡献专家”称号,成为首批市委直接联系和管理的科技专家之一; 1993年,入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佛山市委、市政府在市府礼堂召开专家颁证大会,我由于在获奖专家中最年轻而受到关注,被安排在大会上发言,《佛山日报》刊发了专访《年轻的计算机专家许骏》;1994年,广东省隆重庆祝第10个教师节,我很荣幸获得广东省“南粤杰出教师”奖,在全省高等教育系统的5位获奖者当中,我是最年轻的,照片及介绍上了《南方日报》头版头条;1996年,当选佛山市十大杰出青年。搞科研做学问,需要一种宽松的环境和对人的信任,当前高校乃至学术界过分强调学术权威、论资排辈的状况令人担忧,一些科研项目以资历设定门槛,从一开始就将年轻人拒之门外,这很不正常。放开手脚让年轻人去干吧,“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要多给年轻人机会和舞台,鼓励并支持年轻人独当一面、挑大梁、担重任,对年轻人多一点偏爱、多做一些补台的事情,让他们尽快成长成熟起来。我常想,当我退休了,将仍然热衷于当“观潮者”,在岸边看年轻人千帆竞发,为年轻人呐喊助威、鼓劲加油。计算机诞生至今70多年,特别是互联网快速发展的20多年,对人类社会带来重大影响,计算无处不在、计算赋能万物、软件定义一切,这给了计算机科技工作者施展才华的大好机遇。青年朋友们,整装待发,扬帆远航吧,“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你们是幸福的,可以看到更美好的未来,但肩上的担子也更重,衷心期待并祝福你们成功!
(2024年7月22日在珠海,从左到右依次为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黄轩教授级高工、理事长韩国强教授、副理事长李振坤教授、副理事长印鉴教授)
感谢省计算机学会,我与学会的情缘弥足珍贵!在我职业生涯中有过不同的工作经历,也在不同的城市生活过,但与省计算机学会的情缘始终如一,我一直是学会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这种家的感觉真好!感恩学会这个学习成长的平台,与贤者为伍、与智者同行,“蓬生麻中,不扶而直”,我们相聚、相识、相知在学会这个大家庭,结识新朋友,不忘老朋友,都成了好朋友,这何等快乐!感恩一路相伴的朋友们!
(在2023年省计算机学会常务理事会上,与学会名誉理事长陈仲驹教授级高工、学会理事长韩国强教授愉快交谈)
(在2023年学会常务理事会上,与名誉副理事长区益善教授愉快交谈)
祝贺广东省计算机学会成立40周年!祝愿学会明天更好!祝福大家平安健康幸福美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