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骏:教书是我无悔的选择——写在第40个教师节

今年9月10日,是我国第40个教师节,祝各位同行朋友节日快乐!

许骏:教书是我无悔的选择——写在第40个教师节


作者简介:许 骏,理学博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获广东省“南粤杰出教师”奖。长期从事计算机系统与网络技术研究,具有在大型企业(集团)负责技术研发以及在“双一流”高校领导国家重点学科的跨界工作经历,曾任广州电子集团公司总工程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院长。现任华南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高校计算机网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信息网络专委会副主任、广东省计算机学会常务理事、广州市电子行业协会副会长。近年来带领团队主要从事云计算、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研究,曾受聘担任广东省教育厅“粤教云”工程专家组组长兼首席专家、深圳市发改委教育大数据工程首席科学家。出版《移动自组织网络》等学术专著6部、《计算机系统原理与应用》等高校教材6部。


今年9月10日,是我国第40个教师节,祝各位同行朋友节日快乐!

1982年2月,我从中山大学本科毕业,当时有进入高校当教师的机会,但我放弃了,主动要求到企业工作,因为我始终没有忘记当一名工程师的少年梦。广东江门市无线电三厂是一家研发生产电视机、收录音机和其他广播器材的中外合资企业,我从生产线工人到总装车间技术负责人,度过了职业生涯的一段美好时光。

    1985年1月,我离开江门市无线电三厂,调入地方高校任教,开始了我的教师职业生涯。也正是在这一年的9月10日,新中国迎来了第一个教师节,我国教师从此拥有了自己的节日,看来我与教师节有缘分。

30年前,1994年9月6日,广东省隆重庆祝第10个教师节,在省委礼堂召开庆祝1994年教师节暨表彰教书育人优秀教师、尊师重教先进单位大会,我很荣幸获得广东省“南粤杰出教师”奖,在全省高等教育系统的5位获奖者当中,我是最年轻的,照片及介绍上了《南方日报》头版头条,很多同学、同事和朋友通过不同方式表示祝贺,其中,最高兴的是母校中山大学张光昭、陈钧量、陈学泮、丘海明等几位老师,正是在他们的劝说和鼓励下,我才下决心离开企业调入高校教书,从他们身上,体现了做人与做学问的博大胸怀与崇高境界。1994年适逢中山大学成立70周年,我受邀参加了校庆活动,这是母校给予一位学子的很高荣誉了。感恩母校的教育培养,难忘老师的师表风范,岁月的磨洗没有让记忆褪色,我的内心深处,始终珍藏着对老师的感激和深情。

岁月如梭,时光荏苒,转眼30年过去了,教师节已经走过40年,今年也是我从教40年,我的教师职业生涯与教师节同年岁,这是巧合更是一种荣幸。其实,2019年我就到了退休年龄,因为挂着“二级教授”和“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的虚名,还承担着国家、省科技计划项目,博士生也需要指导,按相关政策延迟了退休,也算是“超期服役”了。我常想,当我退休了,仍然热衷于当“观潮者”,在岸边看年轻人千帆竞过,为年轻人呐喊助威、鼓劲加油。

回顾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产业界和学术界的跨界工作经历,曾在企业总工程师岗位上负责技术研发工作,也曾在“双一流”高校担任二级学院院长领导国家重点学科建设,体验了不同角色的挑战与乐趣。我喜欢大学校园的文化氛围,充满着理想、灵气和青春活力,扑面而来的新知识新技术新理念,让头脑免于僵化,与朝气蓬勃、才华横溢的青年学生在一起,心态永远年轻!

教师职业平凡而伟大,教师也是普通人,教书育人的职业特点要求教师首先要做真人,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人之患在好为人师,我主张慎为人师,教为不教,学为创新。每当学生叫我老师的时候,我总是感到一种沉甸甸的责任,生怕误人子弟。我不赞成把教师比作蜡烛、春蚕、园丁和铺路石一类的角色,这些称谓对教师是一种压力,让人觉得教师很苦很累要付出太多。其实教师不应该、实际上也不是悲剧角色,教学相长才是教师职业的最大乐趣。作为大学教授,得天下英才而育之,是很幸福的事情,导师与研究生既是师生关系,更是科研合作伙伴关系。感谢我的学生,你们让我认识到“教学相长”的真谛,体会到教师职业的价值与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