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骏:老“码农”忆当年——写在“五四”青年节

2024年4月26日,第四届佛山市计算机大会暨计算机学会换届大会在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江湾校区信息楼401会议室召开,我作为学会第二届(1994-1998)理事长,应邀参加了本次会议。

老“码农”忆当年:写在“五四”青年节


作者简介:许 骏,理学博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获广东省“南粤杰出教师”奖。长期从事计算机系统与网络技术研究,具有在大型企业(集团)负责技术研发以及在“双一流”高校领导国家重点学科的跨界工作经历,曾任广州电子集团公司总工程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院长。现任华南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高校计算机网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信息网络专委会副主任、广东省计算机学会常务理事、广州市电子行业协会副会长。近年来带领团队主要从事云计算、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研究,曾受聘担任广东省教育厅“粤教云”工程专家组组长兼首席专家、深圳市发改委教育大数据工程首席科学家。出版《移动自组织网络》等学术专著6部、《计算机系统原理与应用》等高校教材6部。


今天是“五四”青年节,祝各位青年朋友节日快乐!

2024年4月26日,第四届佛山市计算机大会暨计算机学会换届大会在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江湾校区信息楼401会议室召开,会议由佛山市计算机学会主办,邀请了学会历任理事长参加会议,我作为学会第二届(1994-1998)理事长,应邀参加了本次会议,并在会上为新当选的新一届学会理事颁发聘书。

WechatIMG860.jpg

广东省计算机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黄轩高工到会祝贺。

 WechatIMG867.jpg

中山大学印鉴教授、广东工业大学凌捷教授等在会上作了学术报告。

WechatIMG866.jpg

近百位参会代表欢聚一堂,谈笑甚欢。大家相聚、相识、相知在计算机学会这个大家庭,与上智者同行、与志同者为伍,结识新朋友,不忘老朋友,都成了好朋友,这何等快乐!

WechatIMG864.jpg 

佛山是我事业起步的地方,从1984至1999年,我在佛山这座城市工作生活了15年,挥洒过青春汗水,生命中最重要也最宝贵的一段时光留给了这座城市,那些记忆,让人暖心,令人难忘。

上世纪八十年代,那是一个烟火与诗情迸发的年代,是一个开放包容、充满情怀的年代。纺织、陶瓷和电子信息是当时佛山市三大支柱产业,有很多制约产业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需要攻关。我带领地方高校和行业龙头企业组成的联合团队,在计算机系统与自动控制技术研究取得多项重大成果并实现产业化,其中,《气流纺纱计算机控制系统》结束了我国纺织行业该类装备依赖进口、技术受制于国外的历史;应用于陶瓷行业的喷涂机器人达到国际同类工业机器人先进水平;计算机控制超高亮度LED大型电子显示系统研制填补了当时国内空白,总体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1993年佛山市政府小礼堂专家领证会1.jpg

1991年,佛山市委、市政府授予“优秀科技专家”称号,成为全市首批40名市委直接联系和管理的科技专家之一;1992年,入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佛山市委市政府在市府礼堂召开了隆重的专家颁证大会,我由于在获奖专家中最年轻(当时刚满33周岁)而引人注目,并安排在大会上发言。

1993年佛山市政府小礼堂专家领证会2.jpg 

从事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的同时,也一直关注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让科研成果进教材、进课堂,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系统完整软硬件技术栈的融会贯通理解,编著出版了《计算机系统原理及应用》等高校教材3部,主讲“数字集成电路”“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等课程,三尺讲台、一支粉笔,在教书育人岗位上尽职尽责。1993年,获教育部和人事部联合颁发“全国优秀教师奖章”;1994年,广东省隆重庆祝第10个教师节,我很荣幸获得广东省“南粤杰出教师”奖,在全省高教系统的5位获奖者当中,我是最年轻的,照片及介绍上了《南方日报》头版头条。

 从一名大学毕业生成长为突出贡献专家和杰出教师,是国家改革开放的好政策,让我有干一番事业的舞台和机会,躬逢其盛,是一种幸运,我和我的团队没有辜负这个伟大的时代。我特别怀念和感激领导的关心支持、专家的鼓励指导和同事们的合作帮助!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科普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1995年,我当时担任佛山市科协副主席、佛山市计算机学会理事长,牵头组织了面向全体市民的计算机应用科普活动,主编出版《计算机与信息处理基础》一书在市图书馆报告厅举办了首发式,当时恰逢一年一度召开“两会”的时间,市科协给出席“两会”的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赠书,我还应邀在市政府礼堂作了一场报告,与该书内容配套的教学电视节目在市电视台黄金时段播出,引起市民的广泛关注,在全市范围掀起了学计算机的热潮。

年轻是当时身上最显著的标签:佛山市最年轻的突出贡献专家、广东省最年轻的杰出教师......。1996年,当选佛山市十大杰出青年。这一届十大杰出青年评选首次纳入市委市政府的表彰序列,由市委市政府颁发证书和奖章,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带国徽的证书。这次杰出青年评选也是一次跨世纪的表彰活动,按照每五年一届的安排,下一届要到2001年,评选活动格外引人注目,候选人专访在电视台和广播电台反复播出,报纸上刊登候选人事迹介绍,还组织全体市民投票,颁奖典礼文艺晚会现场直播,影响很大。在我即将告别青年时代,这一奖项无疑给我的青年时代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有人说,回头看是因为人变老了,也有人说,回头看是总结和体味人生,对人生旅途和心路历程来一番回忆与思索,细细盘点品味,苦乐尽在其中。今年是我们这一届高中同学毕业50周年,我1974年7月高中毕业到农村插队当知青,1978年3月,作为“文革”后恢复高考的第一届大学生,进入中山大学学习,1982年1月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开始漫长的人生跋涉。国家对我们这一批知青读大学有一个连续计算工龄的政策(读大学的时间计入工龄),我今年已满50年工龄,从事计算机科研与教学工作也40多年了,算是一名老“码农”。按照国家60周岁退休的规定,2019年我就该退休了,但因为挂着“二级教授”和“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的虚名,还承担着国家、省科技计划项目,博士生也需要指导,按相关政策规定延迟了退休,目前还在一线岗位坚守,也算是“超期服役”了。我这大半辈子,可以说是出满勤、站好岗,清华大学有一个口号: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作为清华校友(2002至2005年在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从事博士后研究),也算是兑现了这个承诺。

在当天的佛山市计算机学会换届大会上,一批知名专家学者、企业领军人物和优秀青年才俊当选学会新一届理事,我在会上给他们颁发聘书并向他们表示祝贺。

WechatIMG861.jpg

特别高兴的是,我指导的博士生、现任职于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的胡畔副教授也当选学会新一届理事,我有机会亲手交给他聘书。

WechatIMG862.jpg

青年人是计算机行业的主力,要站C位唱主角,我欣赏年轻人的勤奋与才华、成绩与潜力、谦虚与务实,看到青年一代成长起来,倍感欣慰,与朝气蓬勃、才华横溢的年轻人在一起,心态永远年轻!我常想,当我退休了,我仍然热衷于当“观潮者”,在岸边看年轻人千帆竞过,为年轻人呐喊助威、鼓劲加油!青年朋友们,整装待发,扬帆远航吧,“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借此“五四”青年节,衷心期待并祝福你们成功! 

对佛山这片热土,我怀有很深的感情,那里有我的亲人、同事和朋友,是我思念和牵挂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