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骏:回顾2022,展望2023

凡是过往的事,都将成为我们下一段人生的开头。相比所有的过往,未来更值得期待。

回顾2022,展望2023

作者简介:许 骏,理学博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获广东省“南粤杰出教师”奖。长期从事计算机系统与网络技术研究,曾任广州电子集团公司总工程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院长。现任华南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广东高校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近年来带领团队主要从事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研究,受聘广东省“粤教云”工程专家组组长和深圳教育大数据工程首席科学家。

 

时光荏苒,流年似水。当清晨初升的太阳又一次照耀大地,2023年正含笑向我们走来!

新年钟声敲响的那一刻,万千感慨涌上心头,每一年,总有遗憾与失望留在心间。值得欣慰的是,美好和感动一直都在,暖在心怀。感恩一路相伴的所有朋友!

人生就是一次旅行,我们每个人都在路上,行色匆匆,为生活打拼,你有你的不容易,我有我的委屈,但我们依然坚守信念,不忘初心,抱团取暖,只因懂得!

值此元旦佳节,我真诚地向各位朋友道一声珍重,问一声平安!让我们虔诚互祝,期许未来,愿所有相遇都恰逢其时,愿所有美好都如期而至!

祝大家新年快乐!吉祥如意!幸福安康!

(一)回顾2022

实现梦想的路艰辛而且漫长,走一程,不妨回过头来看一看,对往事、对人生旅途和心路历程来一番回忆与思索,细细盘点品味,苦乐尽在其中。

01

2022年10月,我牵头负责的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计划项目《容器云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发与示范应用》通过省科技厅组织的验收,标志着我们团队云计算研究第一阶段圆满收官。

我们团队从2008年开始布局云计算研究,牵头组建广东高校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聚焦网络计算关键技术及云操作系统等新型基础软件与行业云,获广东省教育厅立项建设,并得到广东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平台项目支持。

3.jpg

2012年,团队承担了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计划项目《云计算若干关键技术及产业化与“粤教云”工程》;2015年,团队又承担了广东省应用型科技研发重大项目《“粤教云”教育资源大数据云服务平台建设及规模化应用》;2017年,团队再次承担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计划项目《容器云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发与示范应用》。

上述这些项目的研究内容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即应用基础研究、关键技术攻关、核心产品研发和重大示范工程全链条创新。正是团队长达15年的专注、坚持和付出,在云操作系统架构及关键技术研究取得重大进展,既有效破解“卡脖子”问题,又不与主流技术脱钩,云操作系统uEngine已在教育行业和工业互联网领域成功应用。当下大家都在关心“卡脖子”技术,我们倾向于认为,我国IT行业诸多核心技术被“卡脖子”只是表象,问题的根源在于基础研究没有跟上,底层的东西没有弄清楚。如果只做接近产品的技术开发,那不可能真正掌握核心技术。重大创新成果往往萌发于深厚的基础研究,产生于学科交叉领域,大学在这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对此我们深有体会。研究型大学要坚持做基础性、前瞻性研究和共性关键技术攻关,不能急功近利;有实力的大企业,也要将研发工作往前移,争取掌握核心技术。

 

02

2022年是“粤教云”工程实施10周年。“粤教云”是《广东省云计算发展规划(2014-2020年)》社会服务领域重点项目;《广东省“互联网+”行动计划(2015-2020年)》提出加快“粤教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广东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提出以“粤教云”为总抓手,加强教育信息化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广东省“数字政府”建设总体规划(2018-2020年)》提出持续完善“粤教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进教育数据资源整合。

从2012年起,我受聘担任广东省教育厅“粤教云”工程专家组组长和首席专家,牵头负责“粤教云”总体设计、技术架构、标准体系及实施方案研究,我很荣幸有这份荣誉和责任。“是非经过不知难”,实话实说,“粤教云”从最初立项到今天这10年的曲折与艰辛,就好像我脸上的皱纹,显然易见,密集而且深邃。压力、风险、争议、质疑、批评,这些都是项目负责人必须面对的。“粤教云”实施过程遇到很多问题和困难,也遇到不少质疑,我和我的团队既没有被掌声牵着走,也没有被骂声所困扰,一直在努力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所以才有今天的进步,我们团队在云计算关键技术及新兴平台软件领域取得的系列成果,为“粤教云”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推动了“粤教云”工程建设和示范应用,影响了广东教育信息化从“十二五”到“十三五”10年发展,赢得了同行的尊重。评价一个科研团队,关键看做了什么工作,成果给社会或行业带来怎样的进步,我为我的团队感到骄傲!“粤教云”是各参与单位大团结、大协作的产物,我特别感激领导的关心支持、专家的鼓励指导和同事们的合作帮助!

 

03

2022年5月,深圳教育大数据应用技术工程实验室通过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的验收,我作为首席科学家,亲历并见证了从申请立项到完工验收的整个过程。该工程实验室2018年1月获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立项,并入选深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互联网产业类)重点扶持计划,依托深圳市海云天科技公司(拓维信息全资子公司)建设,这是深圳市乃至广东省首个面向教育行业从事大数据研究和应用创新的工程实验室,属于地方政府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感谢海云天科技公司游忠惠董事长、刘彦总裁的大力支持!感谢公司创新研究院刘新平院长、项目经理郭启华和各位工程师朋友的通力合作!这段一起走过的日子将带给我美好的回忆。

9.png

04

2022年,我很高兴担任拓维信息首席科学家,与诸位同仁共同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特别是国产基础软件及新兴平台软件自主创新,一年来各项工作初见成效,云操作系统及新兴平台软件及行业云PaaS研发取得重要进展,推出基于国产芯片、国产服务器、国产操作系统(包括鸿蒙OS、欧拉OS和云OS)、国产办公软件的全栈国产化整体解决方案,已在广东省“粤教云”工程和“5G+智慧教育”大平台中应用,树立了行业标杆;旗下开鸿智谷公司致力于做懂行的操作系统提供商,研发Open Harmony发行版,在交通、教育两大行业已领跑国内,在泛终端产业生态发展路径及商业模式探索走在国内同行前列,体现了行业领军企业的责任担当。感谢公司的同事们,带着信任、执着和热爱,我们一路前行,正因为有你们的精诚合作与努力付出,公司在技术创新的每一步才走得如此坚实,对新一年、对未来,我充满信心!感谢拓维信息李新宇董事长和各位老总对我的信任与支持!

(二) 展望2023

告别2022,迎来2023,云计算不再虚无缥缈;语言大模型方兴未艾,元宇宙、低代码又“粉墨登场”;互联网在消费领域的成功能否在工业领域延续传奇?我们拭目以待。

展望新一年,国产基础软件自主创新仍然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在过去15年云计算研究及工程实践的基础上,向两个方向拓展:一是进军工业互联网平台;二是研发新一代办公软件。

01

工业互联网已连续五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充分显示了国家层面对工业互联网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视程度。工业互联网平台向上对接工业应用,向下连接海量设备,是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制高点,其本质是资源泛在连接、高效配置与弹性供给的工业云平台,云操作系统的成熟度和能力水平已成为聚焦点和突破口。我们团队将继续聚焦核心技术和云操作系统uEngine等基础软件,采取“被集成”的策略,将行业解决方案交给行业龙头企业去做,重点加强设备接入、工业大数据应用、工业软件开发支撑能力。我对工业领域还是比较熟悉的,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中,我在佛山市工作,带领团队面向纺织、陶瓷和电子信息等地方支柱产业的重大应用需求,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与工业机器人技术研究取得多项重大成果并实现产业化,取得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我也有在学术界与工业界的跨界工作经历,2005至2006年任广州电子集团公司总工程师,目前兼任广州市电子行业协会副会长。新一年我将受聘担任广东省电子信息行业协会工业互联网专家委员会的召集人,在行业协会、企业和高校等各方的大力支持下,我有信心带领团队做好这项工作。

02

“人-机-物”全面互联推动了云服务能力向端侧延伸,云-端融合加速,边缘计算、云-边协同成为热点。2023年,我们团队将牵头启动新一代办公软件项目,以前沿Web技术和AI大模型研究为基础,与金山办公软件再度合作,开展国产云操作系统uEngine和国产办公软件WPS Office融合创新,拓展WPS Office核心能力,即支持低代码开发应用、运行端侧轻应用、集成云侧服务以及智能辅助交互,它不仅是基础办公软件,而且是运行端侧应用的开放平台,随着开发者生态的完善和最终用户群体的扩大,可望发展成为新型客户端操作系统,实现国产办公软件从跟跑到领跑的超越。拓维信息及旗下开鸿智谷公司在云操作系统等新兴平台软件以及Open Harmony行业发行版研发方面的扎实工作基础和技术优势,将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对此我充满期待。我的同事柳泉波博士带领团队在项目论证及预研方面已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将于近期发布,敬请关注。

国产基础软件发展之路任重道远,还有很多问题有待深入研究与实践,更艰巨的任务还在后面,但好在我们已经走在追赶的路上了。宋代诗人杨万里有诗云: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路人错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登山如此,科学研究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毛泽东在《清平乐·会昌》诗中写道:“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我们的研究工作谈不上赶早先行,但需要“踏遍青山人未老”的韧劲与朝气,不能止步,还得继续登攀!我们热切期待与同行进行交流与合作,共同迎接“风景这边独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