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相长是教师职业的最大乐趣
--我与教师节的缘分和教师职业生涯
作者简介:许 骏,理学博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获广东省“南粤杰出教师”奖。长期从事计算机系统与网络技术研究,曾任广州电子集团公司总工程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院长。现任华南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广东高校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近年来带领团队主要从事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研究,受聘广东省“粤教云”工程专家组组长和深圳教育大数据工程首席科学家。
今天是我国第38个教师节,今年教师节恰逢中秋佳节,更添喜庆!祝各位同行朋友节日快乐!祝愿大家吉祥如意、团圆美满!拥有健康的身心、成功的事业和美好的人生。
01
我对老师始终心存感激
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在我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遇到很好的老师,这是人生最大的幸运,良师益友的教诲让我一生受益。
上小学的时候,得益于一位小学老师的启蒙教育,我对无线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是无线电爱好者,初中开始组装半导体收音机,高中已经自学了《晶体管电路》和《无线电电子学》等科技书,当一名电子工程师是少年时代的梦想。正是这位小学老师在我的童年播下科学的种子,后来有机会报考大学时,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无线电电子学专业,毕业后也一直在电子信息行业工作。我以为,中小学教育要注意发现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充分尊重并鼓励少年儿童的个性发展,教师应该点燃学生理想的火种,而不是灭火者。
在中学阶段,我遇上了有学问的好老师,他们原本都是省城重点中学的优秀教师,“文革”时期回到原籍或下放到农村任教,成了我们的老师。当年在农村一所普通中学的简陋教室,有位学生举手对正在讲数学课的老师说,您在黑板上的解释有问题,老师问“真的吗?”,那请你上讲台给同学们解释一下。后来,这位老师还在全校师生大会上表扬了这位学生,这位学生就是我。再后来,这位老师因事外出一段时间,他指派我来代课。给同班同学上数学课这一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当时我还不满15周岁,要靠一个小板凳垫高,才能在黑板上写字,这是我人生的第1段教学经历,此后我更喜欢学习数学,在心中萌发了长大后当教师的念头。今天追忆这段往事,我由衷感激我的老师,其难能可贵之处,在于不把学生对自己的尊重看成完全的服从,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宽容和赞赏学生的质疑,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很重要。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一个学生从小学到大学都只是让他听话,循规蹈矩,不敢质疑,读到博士了,突然要求他搞创新,能适应吗?
1974年7月,我高中毕业到粤西农村插队,当时叫上山下乡。那是极其艰苦的一段岁月,但也充满理想与激情,这段生活磨砺了我,也滋养了我。我们每天辛勤劳作,犁地耙田、插秧割稻、挖坑修渠,“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很快就成了干农活的一把好手,深得农民兄弟的信任,大家推选我当生产队副队长兼会计,用今天的说法算是当“村官”了。我的无线电技术在农村派上了用场,自己动手办起了广播站,身处大山深处也能通过无线电波了解外面的世界。当地水资源丰富,我们因地制宜建成了小水电站,山村从此用上了电,结束了点油灯的历史。我还结合实际需求搞技术革新,研制全自动可控硅恒流充电设备和三相电动机缺相自动保护装置,这算是我的早期科研工作了。平心而论,作为下乡知青,温饱都成问题,玩无线电搞技术革新的确有些奢侈,我常常面临这样两难的选择:是买一只晶体管摆弄无线电还是买一斤猪肉美餐一顿?当时一只晶体管和一斤猪肉的售价都是一元伍角。我往往是把钱花在购买电子元器件上,因为我太喜欢无线电了。在那个物质严重匮乏的年代,做出这样的选择很不容易,对知识的渴望可以战胜寂寞和贫困。
1978年3月,我成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进入中山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学习。得益于国家“早出人才、快出人才”的政策,我在大学三年级免修了“数字集成电路”课程,这在当时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在我的印象中,这是一门首次开设的新课程,任课老师编写了一本厚厚的教材。促成此事的起因很偶然也很有趣,我上课一般很少做笔记,但喜欢在教材上随意写点什么。新学期第一次上课就不小心把教材丢在教室被任课老师发现,这引起了他对我的关注。这位老师并没有对“逃课”的学生兴师问罪,而是理解包容,给我开小灶,专门安排课程免修考试,当然它要比正常的课程期末考试难度更大、更严格,既有笔试考理论,还要在实验室考核实践动手能力,最后我的综合成绩是98分,已经接近满分了。免修课程后,老师让我当助教,于是我有机会系统深入学习“数字逻辑设计与计算机组成”等后续课程,并参与了老师团队的科研项目。正是这位任课老师对我专业兴趣的尊重并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让我的专业特长得到发展和提升。大学毕业40年了,尽管有过不同的专业技术工作经历,但计算机系统与网络一直是我的专业方向,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变成了职业,这也是一种幸运,在我看来,科研是工作,更是一种爱好,快乐做人,开心做事,一路走来,水到渠成。
在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科学学院和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学习期间,导师的治学态度和敬业精神深深教育和影响了我,在他们身上体会了做人与做学问的博大胸怀与崇高境界,导师的谆谆教诲,如沐春风。感恩母校的教育培养,难忘老师的师表风范,师友情谊,弥足珍贵。岁月的磨洗没有让记忆褪色,我的内心深处,始终珍藏着对老师的感激和深情。
02
我与教师节的缘分和教师职业生涯
1975年上半年,当时我在粤西农村插队锻炼(下乡知青),因工作需要安排在一所小学当代课教师,教小学五年级数学和初中物理(当时农村小学附设有初中班)。给小学生上课,一会儿这边有人举手:“老师,我要尿尿。”一会儿那边又有人哭闹,原来是被同学捉弄感到委屈了。其实,贪玩是小孩子的天性,小朋友在课堂上打闹游戏也很正常,因此,任课老师的首先任务是维持好课堂秩序,教学法之类都是其次。这段当“孩子王”的经历,尽管只有一个学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直至今天,每当谈及教师职业的话题时,都会想起这些往事。
1982年大学毕业,当时有进入高校当教师的机会,但我放弃了,因为我始终没有忘记当一名电子工程师的梦想。毕业分配时,我主动要求到企业工作,广东江门无线电三厂是一家研发生产电视机、收录音机和其他广播器材的中外合资企业,我从生产线工人到总装车间技术负责人,度过了职业生涯的一段美好时光。
在企业工作的亲身感受和亲历见证,让我对电子信息行业有了更多的了解。首先,看清楚了国内电子信息产业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当时的一些小事让我印象深刻:产品装配线上国产示波器的水平线总是在飘移,而进口的同类产品却非常稳定;总装生产线如果使用国产焊锡,大量的整机产品就不能一次通过质检……这些事让我明白了什么是实际、什么是实事求是。其次,企业技术人才严重不足,这大大制约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能力,而人才培养主要靠教育。在亲朋好友的劝说下,我1985年离开了江门无线电三厂,调入广东广播电视大学佛山分校(后更名佛山广播电视大学,并与佛山职工大学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办学模式)任教。也就在这一年的9月10日,新中国迎来了第一个教师节,我国教师从此拥有了自己的节日。
我主讲过“数字集成电路”“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和“计算机控制系统”等课程,三尺讲台、一支粉笔,在教书育人岗位上尽职尽责。在科研方面,带领团队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与机器人技术研究领域取得多项重大成果并实现产业化。1993年当选全国优秀教师,教育部和人事部联合授予“全国优秀教师奖章”。
1994年,也就是28年前,广东省隆重庆祝第10个教师节,我很荣幸获得广东省南粤杰出教师奖,在全省高教系统的5位获奖者当中,我是最年轻的,照片及介绍刊登在《南方日报》头版头条。
2005年,我离开清华大学回到广州,任广州电子集团公司总工程师,负责企业技术研发工作。一年多以后,我又重回学术界,受聘华南师范大学一类岗特聘教授、担任教育信息技术学院院长,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感谢领导的理解与支持,让我有机会在高校与产业跨界工作,体会不同角色的价值与乐趣。
学院有过辉煌的历史,是我国教育技术学科领域教学科研综合实力强、影响力大的学院,也是全校3个国家级重点学科之一,想起那些曾在此工作的前辈们,总让我肃然起敬。当院长是有压力的,我丝毫不敢懈怠,生怕工作不到位耽误了学院的发展,“惴惴小心,如临于谷”。当院长也很累,学术上要做“带头人”,科研项目要“领军”,博士硕士逐一指导,开会接待应酬一个不能少。在院长岗位这5年,是我人生中一段重要经历,大家一起共事建立起来的深厚情谊,弥足珍贵,给我留下美好回忆,我永远铭记大家的支持与帮助!
在华南师范大学工作期间,除了给本科生上课,还指导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也担任博士后合作导师。先后主讲本科生课程《计算机导论》、硕士生学位课程《计算机科学技术前沿选讲》和《计算机教育应用新发展》、博士生学位课程《信息技术教育应用新发展》和《高级计算机网络》,主编出版《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一书入选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回顾自己的职业生涯,小学、中学、大专、本科、硕士、博士到博士后都曾教过,这是平生最得意的一件事。如今,每当学生叫我老师的时候,我总是感到一种沉甸甸的责任,生怕误人子弟。人之患在好为人师,我一直主张慎为人师,教为不教,学为创新。
03
教师也是普通人
教师职业平凡而伟大,大家也许都知道一句名言:“选择教育就是选择清贫”这种说法很容易引起误解,似乎不依法保障教师应该享有的待遇和权利,就是在“成全”教师的清贫选择。教师也是普通人,要养家买房,渴望被尊重和自我价值实现,教师通过自己的正当劳动获取价值体现,难道不可以吗?要吸引优秀人才从教,至少要让教师过上体面的生活吧。事实上,党和政府一直满腔热情关心教师,不断提高教师待遇,让广大教师潜下心来搞科研和教学,安心从教、舒心从教、静心从教。我不赞成把教师比作蜡烛、春蚕、园丁和铺路石一类的角色,这些称谓对教师是一种压力,让人觉得教师很苦很累很不幸。其实教师不应该、实际上也不是悲剧角色,教学相长才是教师职业的最大乐趣,一个教师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完全可以成就自我。
感谢我的学生,你们让我认识到“教学相长”的真谛,体会到教师职业的价值与乐趣。我喜欢大学校园的文化氛围,充满着理想、灵气和青春活力,扑面而来的新知识新技术新理念,让头脑免于僵化,与朝气蓬勃、才华横溢的青年学生在一起,心态永远年轻!